如何让你的产品可以积累用户,可以黏住用户和用户连接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体验,但是用户体验是第二步,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找到一个用户的刚需和痛点。
有人做电子捕鼠器,配置都很高端,唯一需要的就是把老鼠抓了放进去,还有现在很多的各种智能硬件,摸起来光滑,但是忽略了一个前提,用户不想买这个东西,因为没有需求。没有需求解决的不是痛点,就是伪需求。做产品最大的限制不是体验不好,体验不好可以改,最大的问题就是伪需求。
还有一些产品有没有需求呢?有,但是没有它,用户也可以过,所以它只能叫痒点。眼中钉、肉中刺,按照这个标准判断,任何伟大的战略都是从这么一个小点开始切入。有人老吹牛说想战略,战略就是找到这个用户的痛点和刚需,然后做一个产品解决它。至于解决的好和更好,这是体验的问题。
以前做产品老忽略了本质,所以谈了很多如何改善体验的方法,其实要回归本原,就是要问自己是不是刚需,是不是痛点。还有就是一些人自己想象了一个场景,这个场景在生活中很少发生。上门修锁是不是刚需?是刚需,是不是痛点?绝对痛,但是它的频度太低。这种情况下,你这种产品就很难替你凝聚用户。
其实对很多的大企业,要忘掉原来的商业模式,忘掉原来丰富的产品线。所有的战略都要归结成从用户角度出发寻找一个需求,一定是中等以上的频度,痛点、刚需。这个服务可以非常不起眼,但是它一定是对用户有价值的。
比如说很多的产品经理,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优秀的用户,到一个餐馆吃饭不满意一定会拍桌子,下载了一个App五秒钟不会用,你一定会卸载,但是自己做产品的时候,突然就改变了,觉得要教育用户,觉得我的产品就是这么设计,就是这个流程。我说什么年代,当年的PC年代软件难用,电脑是专业活,如何21天学会用XXX软件的书卖出好多本。现在,还希望用户到中关村创业大街买一本好好学吗?笑话。好的产品要有一个特征,要特别的简单。其实道理很简单的,再牛掰的产品,你如果说利用两三句话说不明白,你的用户不会为他买单。
在面对第一批用户的时候,实际上只有两三句话的机会,让用户听了你的话就觉得我想用这个东西。如何让人对你的产品一见钟情,再谈我怎么在产品里做细节和交互体验的提升。超出用户的预期,让用户尖叫,让用户觉得很惊讶,让用户疯狂,让用户变成你的粉丝,这是日久生情。
很多人学互联网模式学歪了,只是学到了很多表象,上门给你送一只鸡,利用大奔找几个美少女上门给你送。觉得这就是体验,是惊喜。但是有一个前提,我是不是每天都要吃鸡,这是不是我的痛点和刚需以及高频。体验没有产品重要。